組別:第五組
組員:廖偉強.楊心怡.吳庭萱.于佳立.黃洛琳
口頭報告:廖偉強
文書整理:吳庭萱
資料蒐集: 楊心怡.于佳立.黃洛琳

前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修訂,改革幅度相當大,可謂有史以來課程轉變最嚴重的一次,衝擊性及
影響層面極大,主要目的如下:
一、重新調整國民教育階段之知識結構,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導向,融入教育情境中,建構易學
實用的課程目標與基本能力指標,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
二、釋放課程決定權與選擇權,改變課程架構,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賦予教師彈性教學
空間,展現學校本位課程及專業自主之理念。
三、整合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內涵,作為未來中小學教育改革之依據。
四、建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應以「人的生活」為中心,並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培養具備科學
知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能力。

九年一貫新課程內涵之特色

1.國中小課程相互銜接前後一貫
2.強調帶著走的能力取代背不動的書包
3.法令依據為「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
4.強調「課程統整」以及「學校本位課程」
5.內容包括「七大學習領域」和「六大議題」
6.安排「彈性學習節數」啟發多元智慧
7.重視環保教育以及科技的學習

眾所周知,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已於八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公布、八十五學年度起實施;國民中
學新課程標準於八十三年十月公布,八十六學年度起實施。雖然該新課程標準在人性化、本土
化、國際化等精神的引導下,無論在目標、內容、方法上,都展現了新的風貌,比以前課程標
準有許多突破與進步,並且勾勒出我國新世紀國民中小學教育的藍圖,成為邁向二十一世紀中
小學教育的最高教學方針,誠如前教育部長郭為藩先生所說:「國小課程標準的修訂雖只是一
小步,但在教育政策上卻有重大的意義」。
因此,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成為教育部歷年來重要任務之一。目前國小一至三年級使用新課程
標準,四至六年級使用六十四年頒布的舊課程標準;國中一年級、二年級使用新課程標準,國
三卻使用七十二年修訂的舊課程標準,「一校二制」的現象是目前存在的現況,新課程標準尚
未完全實施,馬上進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修訂,造成許多人質疑:「課程改革需要如此之快
嗎?新課程標準不好嗎?其過程會不會過於草率,是不是教育部長換人,政策就改變了?」這
些疑惑,暫且拋至腦後,最重要的是九年一貫新課程,究竟反映了多少課程新理念與作法,從
八十七年九月公布的總綱內涵中,至少可描繪出未來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八項特色:

1.課程綱要導向:從民國五十七年公布「國民中學課程暫行標準」、六十一年公布「國民中學
課程標準」、六十四年公布「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七十二年~七十四年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
準,直至八十二、八十三公布的新課程標準的歷史發展,深深瞭解一項事實:「課程是上級政
府、課程學科專家所決定、其內涵、目標、科目與時數、教材內容與實施通則是標準化、規定
是巨細靡遺的;學校與教師可彈性自主的空間不大,更難以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因此,九年
一貫課程是朝「民主、開放、鬆綁而授權」的理念而生,課程綱要取代了課程標準,不再有全
國統一性標準,為未來學校與教師專業自主,創造更豐富的空間,亦呼應了八十八年一月十四
日立法院第三屆第六會期第十五次會議三讀通過的「國民教育法增修訂條文」之精神。

2.基本能力導向:九年一貫課程揚棄了知識本位的教育,主張「以生活應用能力作為課程、教
材、教法與評量的核心理念」,珍惜學生主體性與生活經驗的重要性,並提出十項最重要的基
本能力:「(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2)欣賞、表現與創新;(3)生涯規劃與終生學習;(4)
表達、溝通與分享;(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6)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7)規劃、組織與
實踐;(8)運用科技與資訊;(9)主動探索與研究;(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教育部,民87)

3.學習領域導向: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國民應具備十項基本能力,在課程上則提供了個體發展、
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三個面向所歸納出的七個學習領域:「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
人文、數學、自然與科技及綜合活動」等。而學習領域並非等於學科名稱,包括了若干學科概
念,如語文包括本國語文(又含客家語、閩南語、原住民母語等)、英語;社會領域包括歷史、
地理、公民及新興重要議題─兩性平權、環境保護、宗教教育等;藝術與人文包括音樂、美術
、表演藝術等;自然與科技包括自然學科、科技與運用資訊等。所以,未來學習範疇是統整、
互通的知識架構,藉著整合性知識與生活經驗之相互交融,發展學以致用的基本能力為目標。

4.統整合科教學導向:為實施學習領域的整合課程,未來學校應提供「統整知識、主題單元、
協同教學」之方式,在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及教學群支援下,共同建構理想適性的課程,達成
預期目標。在此特別強調的是,統整合科教學概念,並非排斥分科教學,或要求歷史老師一定
會教地理,物理老師一定要教生物或化學,而是透過「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機制,事先規
劃學校總體課程設計,由學年「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充分討論、研究,並掌握學生生活經驗
之情境脈絡,共同建構出整學期每月、每週單元主題,再依各科教師專長進行協同教學,達成
統整合科教學的目的。

5.學校本位課程導向:以往由上而下的課程設計模式,比較強調全國統一性的課程標準,地方
政府、學校與教師缺少發展課程與教材的空間;而九年一貫課程則強調「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
準;學生學習中心取代學科本位傳授;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取代統一課程設計」等觀念,讓地方
政府、學校、教師有主動發展課程、自編教材的機會。

6.多元化教材導向:九十學年度實施新課程綱要,並無全國統一性的課程標準及教科書,除由
民間書商編輯教科書經審查機構(單位),審查通過者之版本外,教師更能自編補充教材、透過
網際網路收集各類教學素材,提供或輔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未來中小學生學習資料來源具
有多元的特性,教科書非唯一的學習管道,只是教師更應積極輔導精選或開拓更優質的教材,
或透過縣市政府「軟體教材資源中心」,加強教學資源的共享流通。

7.提前學英語導向:依據我國現行課程安排,學生需至國中一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似乎跟不
上國際化趨勢、失去國家競爭先機。未來九年一貫課程已決定自五、六年級同步實施英語課程
,此為重要特色之一。另外,有人問:「為何教育部不從低年級開始全面學習英語?且台北市
政府教育局亦宣布可能從一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學等云云」。其實應從哪一年級實施之問題,
教育部曾委託國立師範大學施玉惠教授進行「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可行性探討」之研究,
據該研究問卷調查指出:「全國小學贊成由三年級開始實施者最多、五年級次之,但幾乎都認
為不管幾年級實施,師資最重要,如果師資未能妥善解決前,不宜冒然實施」,因此,該研究
建議現階段應從國小五年級開始實施,待師資問題解決,再提前至三年級實施,以確保國小英
語教學品質(施玉惠,民87)。

8.減輕課業壓力導向:新課程規劃亦考量社會發展需求,配合內政部可能推行週休二日制,未
來將降低全年上課時數,以每年授課二百天、每學期授課二十週、每週授課五日、每節上課四
十至四十五分鐘為原則,每週教學節數,從一、二年級的二十節至九年級的三十五節,比現行
課程標準平均減少四至五節,其主要目的在於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確保身心健康發展。

九年一貫之課程特色和舊式課程的不同

對於九年一貫教育之課程特色,他比較具有鄉土關和國際觀,他注重的是專業人才的培養,
而於教學內容來說,和以往只注重背誦的上課方式有很大的變化,他是希望達到學童們參與學習
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希望藉由實地參訪,自己動手做的方式讓學童更能融入其教學內容當中,這
種方式是比較靈活的,而非制式化的學習,他也常常利用社區資源和補助教材,並透過學童分組
討論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童們有分工合作的機會,並於其中互相學習,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
頻繁,而每個人擅長的科目不盡相同,而九年一貫之課程特色能將其才藝及特殊能力發揮出來,
總而言之,九年一貫之課程特色就是讓學童們能把所學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舊式課程比較忽略兒童之性向發展,他著重的是書籍的背誦和制式化的表格填空,所以讓孩
童恐懼考試,覺得書本很多永遠讀不完,他的教學方式比較無趣,也比較缺少師生的互動。

參考網站:
九年一貫新課程之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 殿林傑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9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viana929 的頭像
    viviana929

    viviana929

    viviana9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